政府的公務員諮詢機制由來已久;由1968年訂立《1968年協議》並成立高級公務員評議會,至1982成立第一標準薪級評議會及1990年成立紀律部隊評議會,諮詢精神一直是官職衷誠溝通及緊密協作、維持良好員工關係及穩定公務員隊伍的重要精神及核心要素,長久以來行之有效。
在一個開放、理性的社會中,諮詢精神是全過程民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在公務員諮詢機制中,通過諮詢過程聆聽不同公務員團體的聲音及透過理性的討論,可從不同的視角及意見減少決策盲點,有助尋求妥協方案,達至凝聚共識,或降低分歧所積累怨氣的風險;程序正當的結果往往助力維持公務員隊伍及社會的穩定。
再者,當職方在諮詢過程中感受到意見被聆聽、傳遞「被尊重感」,即使最終決策無法滿足不同公務員團體的要求,職方仍較易接受其結果及提升對政府的信任、歸屬感。而諮詢過程本身亦是教育的過程,在討論中職方有機會更多理解有關決策對平𧗾利益的複雜性、對社會大眾的影響,從而提升其大局意識。
然而,2025年公務員薪酬調整未經諮詢職方而偏離既定的機制,史無前例於財政預算案對公務員薪調一槌定音,突顯諮詢精神大倒退!
由1968年協議生效以來50多年,諮詢精神一直是公務員諮詢機制的核心元素;今年在完全沒有諮詢職方的情況下,偏離現行既有的薪酬調整機制,令人感到諮詢精神在「開倒車」!事實上,於財政預算案公佈的半年多前,社會、輿論上早已掀起討論有關減赤及公務員薪調事宜;期間,當局應有充裕的時間諮詢職方及與職方商討應對之策,包括是否按原有的機制處理2025-26年度公務員薪酬調整。為何當局卻偏偏不諮詢職方,寧背離過往半個多世紀長期建立並行之有效的諮詢精神及機制,對現行薪酬調整機制及員工關係帶來負面的衝擊?!
猶記得2003年「沙士」疫情嚴重影響香港經濟,時任行政長官與公務員職方磋商,尋求公務員薪酬調整的共識,本會亦積極建議修訂的「0-3-3」方案,最後官職在修訂「0-3-3」方案的共識下,一舉解決了當年的公務員薪調爭議及未來數年的薪調安排,讓公務員隊伍集中精力應對疫情及疫後社會經濟復甦。歷史儘管不完全重複,但前車還是有可鑒之處。
今年2月26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已預計於2029年才可滅赤,由是,當局應亡羊補牢、未雨綢繆,及早與職方商討未來3年的年度薪酬趨勢調查及薪酬調整機制何去何從,避免進一步破壞半個多世紀建立的諮詢精神、動搖現行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的韌性、打擊良好的員工關係及對政府信任的基礎!諮詢精神為諮詢機制的核心要素,「開倒車」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