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牙齒因牙周病、意外崩裂或蛀牙脫落因而出現牙齒缺失,缺牙不但影響儀容及咀嚼效率,更可能引發鄰牙移位、骨質流失及面部老化。根據衞生署口腔健康調查,35歲以上港人平均缺牙2.8顆。許多病人面臨治療抉擇困擾。本文從醫學角度客觀分析五種處理方式,協助病人基於自身狀況作出理性選擇。
選擇修復方式,需要考慮口腔條件、預算、外觀與長期維護。以下從「不治療」、「傳統固定牙橋」、「樹脂黏接式牙橋」、「活動假牙」至「植牙」逐一比較優缺點,助你制定最合適方案。
1. 不作治療(圖1)
優點——
- 沒有治療風險及併發症、零費用、無侵入性;
- 無需額外保養、就診。
缺點——
- 咀嚼效率降低,易咬食不均;
- 鄰牙傾斜移位、對咬牙過度生長,引起食物嵌塞;
- 槽骨持續流失,面部輪廓提早老化

圖1 不作治療鄰牙傾斜移
適用情況——
- 高齡或全身狀況不佳,無法承受治療風險;
- 缺牙部位屬於最後一隻大牙、日常功能尚可忍受者;
- 經濟極度受限。
2. 傳統固定式牙橋(圖2.1及2.2)
優點——
- 悠久的歴史;
- 穩定性高,仿真咀嚼力可達原牙80%以上;
- 可以改善承托牙橋牙齒的色度,排列;
- 材質可選全瓷,美觀度佳。
缺點——
- 須磨削兩側健康牙作基牙;
- 對牙齒結構損傷較多;
- 可能導致牙髓感染或變壞;
- 牙齒易受蛀牙和牙周疾病的影響;
- 牙齒連在一起,需要特殊的清潔工具。

圖2.1

圖2.2傳統固定式牙橋
適用情況——
- 兩側鄰牙健康、可承擔負荷;
- 因為健康理由不能接受手術。
3. 樹脂黏接式牙橋 (圖3.1及3.2)
優點——
- 對牙齒結構損傷較少;
- 不需要局部麻醉;
- 固定。
缺點——
- 黏接力較弱不適合承受大咬合力的後牙;
- 露出金屬;
- 有鬆脫的可能性;需要避免堅硬的食物。

圖3.1

圖3.2樹脂黏接式牙橋
適用情況——
- 單顆前牙缺失;
- 希望保留鄰牙;
- 預算有限。
4. 活動假牙(圖4.1及4.2)
優點——
- 價格相對低廉,可自行摘戴,清潔方便;
- 須磨細的牙齒組織極少
缺點——
- 笨重,覆蓋口腔軟組織;
- 容易滋生牙菌膜;
- 增加蛀牙和牙周疾病的風險;
- 對日常生活構成不便;
- 咀嚼能力較弱穩定性較差,易鬆動、磨擦黏膜引起潰瘍;
- 影響味覺、口腔感覺,發音需要適應;
- 年久牙槽骨改變需常調整、重製。

圖4.1

圖4.2 活動假牙
適用情況——
- 全口或大範圍缺牙、經費有限者;
- 因為健康理由不能接受手術,及不願意磨細鄰近牙齒者;
- 接受定期調整、不介意活動假牙帶來的不便。
5. 植牙(圖5.1、5.2及5.3)
優點——
- 不需磨細鄰近牙齒;
- 固定;
- 外觀和觸感都像一顆真正的牙齒;
- 咀嚼效率可回復至接近原狀。
缺點——
- 費用最高;
- 需外科手術,存在感染、出血、神經損傷等風險;
- 可能出現植牙週圍炎及植體脫落;
- 術後需良好口腔衛生與定期覆診。

圖5.1

圖5.2

圖5.3
適用情況——
- 骨質條件良好,不願意磨細鄰近牙齒者。
結語
五種缺牙治療方案各有優劣,須因人而異、權衡短期成本與長期效益。建議先由牙醫完成全面檢查與X光評估,再依口腔條件、健康狀況與經濟能力,與家庭牙醫充分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修復方案。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日常的口腔清潔與定期檢查都是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為沒有一種方案是完美的,也沒有所謂“一勞永逸”的選項,盡量保留自然真牙才是最好的方案!
註(1):文章由家庭牙科專科醫生羅志明醫生提供(版權所有)。
註(2):羅志明醫生為本會名譽醫務顧問(牙科),本會冀會員、華員之友及其家屬透過文章對牙齒健康、牙科治療有更多、更準確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