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機制,亡羊補牢

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頗為複雜,包括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及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公務員入職薪酬調查、公務員薪酬水平調查、個別職系或職系組別的公務員職系架構檢討。其中,年度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及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最受各方注目,一來這是年年如是的動作,大家容易記得,二來這影響全體公務員,包括政府資助的公營機構,三來其結果甚至會對私營機構有些幅射效應,受到社會各方關注不言而喻。儘管年度的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及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備受關注,但坊間(甚至公務員團體)對此仍存有不少誤解。

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機制是一直長久使用的機制,本會40多年從無間斷的參與亦是此機制的「助產士」。當中,薪酬趨勢調查的目的旨在透過對私營機構的薪酬趨勢作出調查,得出薪酬趨勢調查指標,作為考慮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的參考因素之一,以維持公務員薪酬與私營機構「大致相若」,保持政府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及讓公務員一定程度分享社會經濟的成果。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機制考慮的因素除薪酬趨勢調查指標外,還包括過去一年的平均消費物價(通脹)指數、社會經濟狀況、政府財政狀況、公務員士氣、公務員工會訴求等「一藍子」因素。

年度薪酬調整機制中的薪酬趨勢調查較為複雜,由公務員薪酬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薪常會)之下的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由政府代表、薪常會代表、職方代表三方組成)進行調查;期間,由其轄下的薪酬研究調查組進行具體邀請私營機構參與、整合調查數據,經加權計算出薪酬趨勢總指標等工作。之後,再將薪酬趨勢調查結果(報告)交予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審核;本會過去,因發現數據計算有誤、有「問題公司」等,而要求並成功修訂薪酬趨勢總指標。經審核後,其指標再扣減公務員當年的「遞增薪額」,得出薪酬趨勢淨指標,才能作為年度薪酬調整機制中的參考因素之一,而每年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亦會檢討較早時進行的薪酬趨勢調查方法,以持續優化。整個調查過程是一個嚴謹、三方參與及職方被充份諮詢的過程。

當薪酬趨勢調查於每年的5月中完成並得出薪酬趨勢淨指標後,中央評議會職方會向公務員事務局提出薪酬調整的要求(Pay Claim)及理據。政府在考慮職方的要求及上述多項因素後,會向中央評議會職方提出薪酬調整建議方案(Pay Offer);職方就政府的建議作出回應,並可在特定日期前提出反建議(Counter Pay Claim),之後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就作出最後決定;這被視為一個重視諮詢及平衡多方因素的機制。

2025年公務員薪酬調整未經諮詢職方而偏離既定的機制,史無前例在2月26日於2025年財政預算案把公務員的薪調一槌定音,引起職方及公務員不少不解、不滿與疑慮!

公務員是「打公仔」一族,薪酬是養家糊口,在「打公仔」心中當然是重要的;公務員諮詢精神也是公務員諮詢機制不可或缺的;然而,公務員的薪酬亦是公帑的開支,如何作出合理的平衡?公務員年度薪酬調整機制行之有效40多年,是否有機制比無機制好?過程中是否要體現諮詢精神充份諮詢職方?現行的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有甚麼優、缺點,是否「全天候」適用?世界複雜多變,地緣政治緊張,環球經濟競爭激烈,官職雙方及時對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深思,亡羊補牢,為應對財赤、香港處於轉型期帶來眾多不確定因素而綢繆,是完善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穩定公務員隊伍重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