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達至提振公務員士氣,本會於2025年6月16日的《2025年施政報告》諮詢會中,提交了下列5點意見:
1. 諮詢精神為諮詢機制核心要素,亦是提振公務員士氣、提升公務員的向心力、歸屬感的基礎,宜陟不宜黜
政府的公務員諮詢機制由來已久;由1968年訂立《1968年協議》並成立高級公務員評議會,至1982成立第一標準薪級評議會及1990年成立紀律部隊評議會,諮詢精神一直是官職衷誠溝通及緊密協作、維持良好員工關係及穩定公務員隊伍的重要精神及核心要素,亦是提升公務員向心力、歸屬感的基礎,長久以來行之有效。
在一個開放、理性的社會中,諮詢精神是全過程民主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在公務員諮詢機制中,通過諮詢過程聆聽不同公務員團體的聲音及透過理性的討論,可從不同的視角及意見減少決策盲點,有助尋求妥協方案,達至凝聚共識,或降低分歧所積累怨氣的風險。當職方在諮詢過程中感受到意見被聆聽、傳遞「被尊重感」,即使最終決策無法滿足不同公務員團體的要求,職方仍較易接受其結果及提升對政府的信任、歸屬感,往往亦是助力維持公務員隊伍及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
然而,2025年公務員薪酬調整未經諮詢職方而偏離既定的機制,史無前例於財政預算案對公務員薪調一槌定音,令人感到諮詢精神在「開倒車」!
事實上,於財政預算案公佈的半年多前,社會、輿論上早已掀起討論有關減赤及公務員薪調事宜;期間,當局應有充裕的時間諮詢職方及與職方商討應對之策,包括是否按原有的機制處理2025-26年度公務員薪酬調整。偏離過往半個多世紀長期建立並行之有效的諮詢精神及機制,對現行薪酬調整機制及員工關係都帶來負面的衝擊。
現時政府仍有巨額財赤,香港面臨經濟上眾多的挑戰;在財赤及經濟轉折中,未來一兩年的年度薪酬調整將如何處理?事實上,公務員薪酬調整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薪酬問題,涉及政府作為全港最大的僱主、良好僱主的政治及政策取向、其所產生的社會及政治觀感。由是,政府應亡羊補牢、未雨綢繆,及早與職方商討,避免進一步破壞半個多世紀建立的諮詢精神、動搖現行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打擊對政府信任的基礎及公務員的士氣。
2. 推動政府(司、局、部門)與公務員隊伍構築緊密的伙伴合作新員工關係、新文化,是提升公務員的向心力、建立「主人翁」精神、煥發公務員加快步伐建設智慧形政府的人心基礎
雖然公務員隊伍已作出宣誓/簽署聲明、更新版的「公務員守則」亦已實施,但遠未能令公務員對香港及政府具有向心力、歸屬感及「主人翁」精神。公務員隊伍當中有存在不滿、不信任的情緒,不容忽視,需要推動官/職、管/職建立新員工關係及新文化以改變之。
面對百年大變局及複雜的地緣政治衝突,世界處於動蕩變革期,香港處於經濟轉折、人口老化、貧富差距越大等多種深層次問題疊加期,一支有士氣、向心力、歸屬感及「主人翁」精神的公務員隊伍,對應對未來的大變局、落實解決以上的深層次問題尤為重要。
為此,本會於回歸後一直倡議政府各司、局、部門與公務員隊伍建立緊密伙伴合作的新員工關係、新文化。由公務員事務局推動,並輔以具體政策措施落實,大力促使官職/管職加強溝通,建立互信、互動及互重。只有官職/管職在建立緊密伙伴合作的新員工關係的過程,非只是指令式、流於形式上的知會,才能煥發、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逐步凝聚其向心力,培養其「主人翁」精神及承擔感,使其創造力、執行力得以充份煥發。這是構築公務員隊伍人心回歸的重要基礎之一,亦是應對未來亟待建立的隊伍素質,以加快建設智慧形政府及經濟轉型的步伐。
3. 公務員人手缺額維持在10%,政府需積極有計劃落實家庭友善措施,挽留及吸引人才
香港現時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陰霾,勞動人口大幅下降,未來情況會越趨嚴重,影響本港的勞動人口而致窒礙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公務員人手短缺,招聘嚴重困難,政府正與私營市場競爭人才;但政策上卻沒有全盤改善家庭友善的一籃子措施,就算有個別的改善措施,又力度及寬度遠不足夠;例如,政府剛推行的公務員「育兒假」,只照顧育有3歲以下子女的公務員,而每年又只有3天育兒假,只可說是作些點綴,對提升生育率、挽留吸引人才的作用微乎其微。
本會建議政府應積極有計劃逐步落實以整體配套作改善,例如:公務員隊伍全面落實5天工作周、加大育兒假的力度、增加侍產假的天數、增加2000年6月後入職公務員的假期累積年期、利用政府合署的空間與非政府機構協作提供便捷優質的托兒服務等。提供整體更好的家庭友善措施及育兒環境,是提高競爭力、吸引挽留人才、凝聚歸屬感,從而紓緩公務員人手短缺的長遠之策。
4. 增加2000年6月後入職公務員的假期累積年期至4年,紓緩人手緊絀的壓力,亦是提供更好的家庭友善措施之一
近年公務員退休、離職維持高水平,而招聘又有困難,令公務員職位空缺額持續高企,長時間公務員人手不足已令安排放假成為難題。現時2000年6月後入職的公務員的假期累積年期為3年,假期累積達到上限便要「清假」。在人手短缺的情況下,安排人員「清假」行政上確時有困難,亦容易做成管職之間的摩擦及不滿。
2000年6月後入職的公務員其每年假期日數已大幅削減。在照顧家人、子女方面,他/她們極希望可累積多一些假期,以備不時之需。故此,本會建議容許2000年6月後入職年資滿10年的公務員的假期累積年期增加至4年,這將可紓緩人員因「爆假」而須「清假」所做成人手更緊絀的壓力,亦是提供家庭友善措施之其中一項。此安排基本上不涉及額外的資源,卻有立竿見影之效。
5. 加快公務員醫療牙科服務與深圳資源互補的步伐,長遠可節省有關的醫療牙科開支,避免公務員輪候時間過長,以提振公務員士氣,凝聚歸屬感
公務員的醫療牙科福利為聘用的服務條件,根據公務員事務規例第902條:「當局所提供的治療,全視病情需要而定。當局會盡力向公務員及家屬提供最佳的護理及治療……」。但實際上因政府醫生及牙醫大幅流失,近年公務員醫療牙科服務的質素大幅下滑,輪候期越來越長,直接影響病患牙患的治療。現時,公務員牙科診所的定期檢查已長達輪候近4年才有下次的覆檢期,一些牙科治療的輪候時間也長達3、4年,「植牙」甚至輪候10年之久。新入職人員的輪候時間就更長。公務員診所的醫生缺額亦高企,預約越見困難,覆診間距亦越來越長,每況愈下!
鑑此,本會一直積極建議當局多管齊下,其中容許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自由選擇在深圳接受牙科服務,並建議不單提供洗牙服務,亦應包括一些不太複雜的基本治療服務(例如:拔牙、補牙等),以收縮短輪候時間之效。
當局為探討於深圳購買牙科服務的可行性,已於2025年2月推出為期一年的牙科服務深圳「試點計劃」,予2000名18歲或以上正在輪候衞生署牙科服務,並願意到深圳指定的醫療機構接受「試點計劃」的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參與。本會對此甚表歡迎,所知反應良好。故此,本會認為應盡快加大名額及擴大「試點計劃」的服務範圍,加快公務員醫療牙科服務與深圳資源互補的步伐,長遠可節省公務員牙科服務的開支,也可避免公務員輪候時間過長,從而提振公務員士氣、凝聚歸屬感、助力本港與大灣區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