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DJI)是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和影像技術企業。本會參訪團幹事一行40多人,於2025年6月13日下午,參觀了其總部及主要辦公地點位於深圳的展廳,了解其發展的簡要歷程及無人機的應用範圍。

DJI的發展簡要歷程:
創立初期(2006-2012)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在深圳創立大疆,初期團隊僅幾人,專注於直升機飛行控制系統研發。
2008年:推出首款成熟飛控系統XP3.1,奠定技術基礎。
2012年:發佈劃時代產品“Phantom 1”,首次將四旋翼無人機與相機結合,面向消費市場,引發行業革命。
快速崛起(2013-2015)
2013年:Phantom 2搭載GoPro相機,提升航拍體驗;同年發佈“悟”(Inspire 1),實現空中變形和4K拍攝。
2014年:推出“精靈3”(Phantom 3),集成自研相機和視覺定位系統,技術領先全球。
2015年:大疆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70-80%份額,成為行業霸主。
多元化拓展(2016-2019)
2016年:發佈“禦”系列(Mavic Pro),折疊便攜設計廣受歡迎;進軍農業無人機(MG-1)和行業應用。
2017年:推出“曉”(Spark),主打手勢控制;成立DJI大疆教育,推動STEAM教育。
2018年:發佈“禦2”(Mavic 2)系列,搭載哈蘇相機。
技術深化與挑戰(2020至今)
2020年:推出DJI FPV,融合競速無人機與航拍功能;發佈首款穩定器Ronin 4D,進軍專業影視設備。
2021年:發佈Air 2S和Mavic 3,進一步提升影像性能。
2022-2023年:拓展行業應用(如無人機送貨、電力巡檢);推出Mini 3 Pro等輕量機型,鞏固消費市場優勢。
DJI的市場份額,長期佔據全球消費級無人機80%以上;擁有技術創新核心專利。DJI從深圳初創企業成長為全球科技巨頭,一方面持續推動無人機技術革新,另一方面同時面臨著地緣政治與行業競爭的雙重挑戰;極不容易!據知,DJI二萬多員工的平均年齡為28歲,而且對員工的創建提議都非常重視,並著力投下資源去研究、開發,顯得這個年輕的創新科技企業更具青春活力!
無人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及具創意,現時應用範圍已包括:
- 無人機產業──物流配送:無人機快遞(如順豐、京東)、醫療物資運輸;農業應用:植保無人機(農藥噴灑、播種)、農田監測;巡檢與安防:電力/油氣管道巡檢、邊境巡邏、災害監測;文化娛樂:無人機編隊表演、影視航拍。
- 通用航空──直升機服務:醫療急救(空中救護)、商務包機、景區觀光;短途運輸:偏遠地區通勤航班(如水上飛機、小型固定翼飛機);飛行培訓:私人飛行員執照培訓、無人機操作員認證。
- 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 UAM)──載人飛行器: 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飛行計程車(如億航智能、Volocopter);基礎設施:垂直起降場(Vertiport)、充電/調度系統。
- 航空製造與配套──飛行器製造:無人機、eVTOL、輕型運動飛機研發與生產;核心零部件:高能量密度電池、導航系統(GPS/北斗)、感測器、通信模組。
- 低空服務保障──空域管理:低空交通控制系統、雷達監測、數位孿生技術;資料服務:氣象監測、航線規劃、飛行資料雲平臺;維護與保險:飛行器維修、協力廠商責任險、風險評估。
- 智慧農業與環保──精准農業:無人機多光譜分析、土壤墒情監測;生態保護:野生動物追蹤、森林防火監測、空氣污染即時監控。
- 應急救援與公共安全──災害回應:災區物資投送、紅外搜救、通信中繼;警務應用:交通監控、大型活動安保、反恐偵查。
- 新興融合產業──低空旅遊:熱氣球、滑翔傘、跳傘體驗;地理資訊:高精度測繪、三維建模(如建築、考古);科研試驗:新型飛行器測試、空域運行規則驗證。
低空經濟正從單一技術應用向全產業鏈生態演進,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尤其在智慧城市、綠色交通等領域潛力巨大。未來在城市物流網路、空中計程車商業化、新能源及物聯網深度整合的發展趨勢不可估量。同時,全球化競爭,各國搶佔標準制定權亦無可避免會相當激烈。DJI敢為人先,成為國家創新科技的亮麗名片。香港也要追趕,把握好這個經濟新引擎!
雖然時間怱怱,本會幹事都大開眼界、大有啟發;對DJI敢為人先,敢於、樂於接受員工的創新建議,建立創新無界限的企業文化,印象猶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