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務員人手缺額維持在10%,應值此機會多管齊下,推動智能化的轉型,助力公務改革,減少人手的需求,達提速提效之結果
危機亦是轉機,宜趁此機會大力發展政務智能化,以簡化工作流程、提升效率、方便市民使用服務、減少公務員人手的需求。達此,建議以下幾點:
- 推動改變「為做而做」、「做開就繼續做」的陋習,舉例:公務員事務規例中有不少是上世紀70、80年代訂定的,有多少已不合時宜、有多少可精簡,從而可避免浪費時間及達致提速提效。
- 「應使得使、應慳得慳」,資源/公帑的使用,應不時檢討,摒棄因循僵化、「為做而做」、「做開就繼續做」的陋習,切實履行善用資源的理財理念,達致提速提效,用得其所。
- 精簡公務的工作流程、重組工作的優次,能為公務智能化打好基礎條件,但這過程並不容易,需上下一心協力去落到實處;由是,政府(司、局、部門)與公務員隊伍構築緊密的伙伴合作新員工關係、新文化,提升公務員的向心力及歸屬感,建立公務員的「主人翁」精神,為助力公務員隊伍革新,進一步推動智能化轉型的大局,打造堅實、暢通的基礎。
- 提升公務員內部智能化技術的培訓,是必要的長遠人力投資;這使公務員能逐步掌握技術的操作,有所適從、不抗拒。為此,政府應主動投放多些資源,提供更多實質措施,積極支援員工接受多渠道的培訓,包括: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媒介,以方便員工在辦公室上課學習;管理人員不因工作量和人手不足而減免批核員工接受培訓等。
- 有必要協調不同的部門,在社會上提升市民,特別是長者,使用電子產品及網上服務的應用/操作常識,以使政務智能化能得到市民的接受並順利推行。
- 公務員人手短缺,招聘困難,有些職系長期人手嚴重不足,宜有計劃、彈性延長公務員的退休年齡,並及時招聘有經驗的非公務員合約制員工轉為長期聘用,以補人手不足,避免拖慢公務智能化及轉型的速度。
2. 長遠而言,逐步落實整體配套提高出生率,是香港社會直面出生少老齡化的嚴重問題、解缺公務員人手長期短缺的根本及長久之計
香港現時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陰霾,勞動人口大幅下降,未來情況會越趨嚴重。政府統計處於去年8月15日發表最新人口推算數字,估計未來人口預期持續高齡化,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由2021年的145萬上升至2046年的274萬,預料屆時每3名港人中便有多於1名是長者。加上近數年大量人口往外移居,以及婦女生育率越降,加劇人口下調壓力,嚴重影響本港的勞動人口而致窒礙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是故,公務員人手短缺,招聘嚴重困難,這並非單單是公務員的問題,香港社會勞動力下降,做成人才短缺,政府正與私營市場競爭人才。特區政府於2022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擴大「人才清單」等「搶人才」政策;在眾多措施之下,雖然「搶人才」政策有見成效,但隨著內地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環境更有發展前景,優秀人才就未必會大批被吸引來港。故此,長遠而言,更積極的干預性人口政策,鼓勵本港婦女生育,提高出生率,將是香港社會直面出生少、老齡化的嚴重問題的根本及長遠之計。
過去,香港的人口政策雖然早有關注出生率下降、人口老化的問題,但政策上往往只指出問題,而未有切實的改善措施,就算有一些,又力度及闊度遠不足夠;例如,政府剛推行的公務員「育兒假」,只照顧育有3歲以下子女的公務員,而每年又只有3天育兒假,只可說是擺擺姿態,作些點綴而已,對提升生育率作用微乎其微。本會建議政府積極有計劃在公務員隊伍落實以整體配套作改善,例如:加大育兒假的力度、公務員隊伍全面落實5天工作周、增加侍產假、盡量利用政府合署的空間與非政府機構協作提供便捷優質的托兒服務等;提供整體配套更好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及育兒環境,是解決公務員人手短缺,有序在社會層面改變少子化、改變社會勞動力短缺的長遠根本之策。